“縮小城鄉(xiāng)教育資源差距,促進教育公平,切斷貧困代際傳遞……”在脫貧攻堅戰(zhàn)進入決勝期的關鍵時刻,國家再次強調教育扶貧是精準扶貧的治本之策,教育扶貧的成效,極大地影響著脫貧目標的完成度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。
不怕一代窮,就怕代代窮。多年來,從政府到基層,從教育系統(tǒng)到企業(yè),都持續(xù)為攻克教育脫貧難題而努力著。
位于“三區(qū)三州”地區(qū)的甘肅臨夏東鄉(xiāng)族自治縣,生活著這樣三位普通人,他們都曾受困于家鄉(xiāng)的貧窮落后,也都對社會幫扶給教育帶來的改變,有著最真切的感受,他們對未來的希望,也都與教育有關。
馬自東——讓希望不再艱難
東鄉(xiāng)縣自然條件嚴酷,山大溝深,地廣人稀。特殊地貌一度讓當地村民陷入貧窮的窘境,當地也因財政困難,沒法建設足夠多的學校,讓這些散布在大山大溝的孩子們就近入學。
東鄉(xiāng)族自治縣是甘肅自然條件最艱苦的地區(qū)之一
“學校條件艱苦,交通及通信不便,這很難吸引優(yōu)質師資力量進入……”東鄉(xiāng)縣主管教育的副縣長馬自東直言,要改變就需要大量有奉獻精神的人扎根于此。
馬自東是土生土長的東鄉(xiāng)人,自幼飽嘗生活的艱辛,深感上學的不易。大學畢業(yè)后,他返鄉(xiāng)任教,1982年至今,一路從老師做到了校長、教育局長、副縣長,對東鄉(xiāng)的教育傾注了全部心血。馬自東一心希望“把教育的翅膀插在充滿泥土感的孩子身上”,通過教育讓家鄉(xiāng)擺脫貧困。但個人的力量畢竟微弱,他期待著更多社會力量的支持。
馬自東(前右)和鄉(xiāng)村教師們
2018年,馬自東獲知一個好消息,這個消息讓他至今回憶起來都感到無比振奮:中國三星計劃在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捐助2000萬元,用于修建18所三星希望小學,而僅在東鄉(xiāng)縣修建的學校就將達到12所。
此后不到兩年的時間里,一座座三星希望小學拔地而起,這讓馬自東看在眼里喜在心頭。曾經,部分東鄉(xiāng)的孩子們在破舊的教室上課,夏天下雨,教室屋頂四處漏水,冬天窗戶漏風,孩子們的手腳都被凍出了凍瘡?,F在他們終于都能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上課,冬暖夏涼,也可以在圖書豐富的閱覽室讀書,在體育設施齊備的操場盡情奔跑。
竣工后的東鄉(xiāng)縣免古池三星希望小學
免古池三星希望小學新舊校舍對比照片
新學校的建成,極大地改善了2000多個東鄉(xiāng)孩子們的學習環(huán)境,吸引了不少已輟學的學生重新返回校園,堅定了他們讀書的信心。馬自東激動地說,“在東鄉(xiāng)脫貧攻堅最關鍵、最急需的時候,中國三星給了我們雪中送炭的幫助!”
馬占彪——讓希望有所依憑
教育是最大的民生,師資力量是教育最大的支撐,而辦學條件又直接影響著師資力量的發(fā)展。對此,東鄉(xiāng)縣免古池三星希望小學副校長,同時也是二年級語文老師的馬占彪體會很深。
馬占彪生長在東鄉(xiāng),父母面朝黃土背朝天,靠著幾畝薄田供他勉強讀完了高中。為了盡己所能讓更多孩子通過讀書改變命運,他當上了一名民辦教師,一干就是二十年?!按笊嚼锏暮⒆觽?只有通過學習才能走出去,獲得更好的發(fā)展。雖然我能力有限,但愿意盡微弱之力帶給更多孩子希望!”馬占彪直言。
課堂上的馬占彪
免古池三星希望小學建成后,老師們的辦公、住宿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,越來越多的老師愿意來到這里工作,教師隊伍已從原來的7人增加至12人。隨著師資力量的增強,學生數量也從之前的200多人增加到320人。新學校還安裝了電子白板,連通了互聯網,借助互聯網的力量,全校師生與世界的距離一下近了不少。
“只有讓自己成長,才能讓學生成長。”目前,擺在馬占彪面前最棘手的難題是,如何提升包括自己在內的全校教師的素養(yǎng)和能力。
這恰恰也是中國三星一直在考慮并推進解決的問題。在興建校舍之外,中國三星還在全國分步驟開展了“三星智慧教師培訓”、“鄉(xiāng)村小學科普教育”等活動,以實現教師隊伍素質的提升、科普教育意識和水平的提升。中國三星深知“人”是一切發(fā)展的關鍵,有了“人”的提升,才能孕育脫貧發(fā)展更強的內生力,而這也與三星“人才第一”的企業(yè)理念一脈相承。
馬占彪(左二)獲得三星智慧教師培訓結業(yè)證書
參加過“三星智慧教師培訓”的馬占彪,一方面熟悉了先進電子教學設備的使用,一方面意識到了之前教學工作中的一些問題,例如學校欠缺藝術活動,老師缺乏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關照等。培訓結束后,他一方面增加了學校文體活動安排,另一方面,要求老師們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家庭環(huán)境、性格特點、學習偏好,制定針對性的溝通方法。
“環(huán)境改善了,師資力量提升了,我看到了東鄉(xiāng)孩子們未來成長的無限可能!”馬占彪說。
馬明禮——讓希望照進現實
“曾經低矮簡陋的教室,變得窗明幾凈,曾經塵土飛揚的操場,變得干凈平整。我們相信,只要書聲瑯瑯,擺脫貧困就有希望!”免古池小學四年級學生馬明禮,作為全國168所三星希望小學的代表,第一次來到北京,站上了共青團中央舉辦的“希望工程30周年”紀念活動的舞臺,圓了他“小小朗誦家”的夢想。
馬明禮在希望工程30周年紀念活動中
馬明禮喜歡寫作和朗誦,學校新建的報告廳中,留下了他多次參加文藝演出的身影。更多的展現機會,也讓他也變得更加開朗和自信。對于學校環(huán)境的改善,馬明禮有著最真實的感受,“在嶄新的教室上課,氛圍都變熱鬧了,上課的時候每個人都爭先恐后回答老師的提問;學校也經常舉行詩朗誦、歌詠比賽、籃球比賽等活動……”
在嶄新的教室中上課的孩子們
追尋遠方更大更豐富的世界,不僅僅是馬明禮的希望,更是千千萬萬和他一樣,生活在偏遠貧困地區(qū)孩子們的希望。
為了他們的希望,2004年以來,中國三星已在全國28個省(區(qū)、市)共計興建了168所希望小學,并在此基礎上,為6600余名貧困地區(qū)教師進行了“三星智慧教師培訓”,并將“鄉(xiāng)村小學科普教育”項目惠及41所三星希望小學的100個班級,以彌補城鄉(xiāng)教育間的鴻溝。
“培養(yǎng)一個,致富一家,影響幾代人”。16年前,中國三星便意識到教育在扶貧中的基礎性作用,力求扶貧先扶智,在“拔窮根”上做文章,這也與國家提出的“精準扶貧”理念相一致。16年來,中國三星聚焦深度貧困地區(qū),全力推進“三區(qū)三州”的教育脫貧工作,促進貧困家庭在根本上脫貧致富,阻斷貧困代際傳遞。
中國三星總裁黃得圭表示:“孩子們在學習中綻放的笑臉,是西部發(fā)展的希望。中國三星未來將繼續(xù)投入教育扶貧事業(yè),努力做中國人民喜愛的企業(yè),貢獻于中國社會的企業(yè),為決勝脫貧攻堅戰(zhàn)而努力?!?/p>
免責聲明: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,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網觀點,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(fā)布,可與本網聯系,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。